全球风力发电机正加速向大型化迈进,尤其在海上风电领域,单机功率已全面进入10MW+时代。风机大型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提升单机发电效率、摊薄风场建设与运维成本,推动风电从“可替代能源”向“主力能源”跨越,这也是行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路径。
全球最大26MW级海上风电机组在山东成功吊装
一、风机大型化倒逼主轴承升级,三排柱技术成最优解
然而,风机大型化对核心部件主轴承提出更严苛要求,需承受超千吨级的复合载荷。在此背景下,三排圆柱滚子回转支承凭借高承载、高可靠性成为适配风机主轴承的行业最优解决方案。
二、三排柱主轴承技术壁垒高,国际格局高度集中
需特别指出的是,三排圆柱滚子回转支承的技术壁垒极高:设计阶段需精准计算三排滚子的载荷分配比例,避免局部应力集中;材料选择需兼顾高强度与抗疲劳、抗腐蚀性能;热处理与精密制造更需控制微米级公差,确保滚子与滚道的适配精度。这些门槛使得全球仅少数企业掌握成熟技术与工艺。
目前,全球具备三排圆柱滚子回转支承成熟技术工艺和量产能力的品牌集中在欧洲和日本,包括德国FAG、HKW、IMO,瑞典SKF,斯洛伐克PSL,日本NTN与NSK。这些品牌均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轴承制造积淀,技术底蕴深厚。而国内厂商仍处于技术追赶阶段,在设计经验、工艺精度与可靠性验证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进一步梳理市场应用可见,上述品牌的技术侧重存在明显差异:FAG、SKF、NTN、NSK的三排圆柱滚子回转支承主要聚焦汽车、机械、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而真正将该技术成熟应用于风电主轴承的品牌,仅集中在欧洲的HKW、IMO与PSL三家,形成了“欧洲三强”主导风电三排柱主轴承市场的格局。
三、欧洲三强:各凭优势占据风电主轴承核心赛道
NO.1 HKW
Heinz Kühlwetter GmbH(简称HKW,中文译为“赫库勒”)是全球风电回转支承领域的技术标杆。HKW于1921在德国科隆创立,自1985年切入风电赛道后,依托百年制造底蕴始终保持技术领先。HKW在三排柱主轴承的结构优化、材料配方、热处理工艺上均处于欧洲领先水平;其产品覆盖范围极广,可制造直径200mm至6500mm的三排柱主轴承,能适配从中小型陆上机组到26MW级超大型海上风机的全场景需求。
NO.2 IMO
IMO隶属德国IMO GmbH&Co.KG,1988年成立,1997年进入风电领域,是三排柱主轴承行业代表之一,对于轴承结构设计、工艺制造有着丰富经验。IMO三排柱主轴承的直径范围覆盖广泛,最大可达5200mm,重量可超过20吨。
BO.3 PSL
PSL创立于斯洛伐克,现隶属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有超过60年的轴承制造经验。依托蒂森克虏伯集团在钢铁材料、热处理技术上的资源优势,PSL 的三排柱主轴承形成了独特竞争力。
HKW风电三排圆柱滚子回转支承主轴承
四、欧洲三强的挑战与战略调整
尽管HKW、IMO、PSL在风电三排柱主轴承技术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当前也面临两大核心挑战:一是成本压力持续攀升,欧洲本土的人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与能源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产品定价较高;二是市场响应速度相对滞后,面对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传统流程下的定制化周期较长。
为应对竞争与成本压力,HKW等欧洲风电三排柱主轴承行业巨头已启动战略调整:通过在中国大陆、印度等新兴市场设立分支机构,贴近客户需求以提升响应速度;同时与中国本土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借助本地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力求在维持技术领先优势的同时,巩固全球市场份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华能源网 » 三排柱主轴承破解风机大型化瓶颈 欧洲三强格局确立